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

瓜地馬拉(四):Tikal遺跡


馬雅文明的建築遺跡,分佈在墨西哥和瓜地馬拉,其中最有名的遺跡之一,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Tikal國家公園。瓜地馬拉市機場,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有一班TACA航空的班機,飛往瓜國北部的大城Flores,飛行時間約1小時,從Flores搭車70分鐘左右,就可抵達Tikal國家公園入口。


抵達機場通過安檢,到了登機門,航空公司人員才在現場通知:班機將延誤2小時起飛。很特別的是,雖然僅是國內線、延誤兩小時,他們仍客氣地安排旅客到機場內的餐廳去用餐,三明治+飲料+甜點,全部由航空公司買單,由此可見拉丁美洲的待客之道。這種待遇在美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,旅客只能被晾在一旁餓肚子枯等。


Flores在西班牙文的意思是『花朵』(複數)。這裡位於熱帶雨林區,氣候溫暖,植物眾多,春季自然是百花齊放。相較於沁涼如水的安地瓜,Flores像是濕熱的墾丁,街上大家穿著短褲T恤,聚集在河邊吃冰、游泳、玩水。旅館裡每個房間都有窗型冷氣,轟隆轟隆大聲響著,我彷彿回到台灣的夏天,在與蚊子作戰之後便呼呼入睡。


來Flores的遊客,都是要去Tikal的,所以參加當地旅行團,就不愁交通和午餐,可以在Tikal國家公園度過一整天。這座雨林中的巨大遺跡,在古代曾是馬雅最大的城市與權力中心,但在一千多年前繁華落盡,人民遷往他處,這些高聳的建築物就從此隱入叢林之中,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重新發現,至於挖掘、修繕、經營為觀光勝地,則是最近半世紀的事情了。


走在雨林裡,巨木參天,不時可以看到猴子在林間攀爬跳躍。行到步道盡頭,視野豁然開朗,壯觀的金字塔型建築,高聳入雲。國家公園當中,共有6座這樣的金字塔型建築。這些是古代的馬雅神廟,用石塊推砌而成,金字塔裡就是國王或皇后的墳墓。遊客排隊循塔旁的扶梯登上頂點,俯瞰大廣場。最高的神廟達70公尺,很難想像千年之前的馬雅人是如何完成這麼雄偉的建築工事?


四個小時踏遍園區6個神廟,終於告一段落時,已是下午兩點,午餐竟然仍是在國家公園裡享用。蕉風椰雨的餐廳裡,我們品嘗道地的瓜地馬拉風味餐,聽著熱情浪漫的拉丁歌曲。同行的旅客互相交談,有來自歐洲、澳洲、美國,都讚嘆Tikal的壯觀建築,也好奇這片人煙罕至的熱帶雨林裡,還埋葬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千古城鎮?


古文明的榮景只剩遺跡可憑弔,不知道千年之後,我們這一代又留下了什麼,給後人追撫?

~系列完~

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

瓜地馬拉(三):馬雅故鄉Lake Atitlan

Lake Atitlan是世界最美的湖泊之一,位於安地瓜西方,車程約2小時,遊客通常住宿在湖畔最大城鎮Panajachel,隔天參加當地旅行社的全天團或半天團,乘坐遊艇在湖上遨遊,並前往湖邊的村莊探索馬雅風情。

這個8萬年前火山活動形成的湖泊,位於海拔1500公尺的高地上,面積130平方公里,湖水卻不流入任何海洋。湖水四周共有三座火山,其中一座仍算是活火山,最近一次爆發是1853年。放眼望去,湖濱山巒圍繞,水霧迷濛氤氳,湖水倒映著山色雲影,泛遊其上宛如走入仙境。

大約半小時,抵達了第一個停靠點San Juan。這個位於山坡上的小村莊,是新興旅遊點,商業氣息還不太濃厚,碼頭船隻稀少,村莊樸實而寧靜。導遊先帶我參觀傳統畫室,婦人用畫筆繪出馬雅生活的點點滴滴。這裡的產業主要是農業和漁業,咖啡和香蕉是重要經濟作物,因此常可見歡慶豐收的圖畫。第二站是手工紡織,馬雅人喜歡鮮豔色彩,服裝織品總是五彩繽紛。第三站是藥草園,村莊附近沒有醫院,對外交通被山脈所阻,當地傳統醫藥的角色相形重要。

遊艇又開了半小時,抵達第二個停靠點Santiego。這個湖濱城鎮人口眾多,有熱鬧市集又有古老教堂,是遊客觀光必經之地,因此商業氣息濃厚。我們先參拜馬雅傳統神祇,然後到觀賞馬雅老婦盤結長髮的表演。穿過人聲鼎沸的果菜市場,便是城鎮廣場與16世紀西班牙殖民時代的天主教堂,從教堂的階梯上,可以俯瞰城鎮、山巒與湖面,十字架矗立廣場之內,訴說當時西班牙統治者對馬雅文化的衝擊。

相較於南美的印加文明,是透過印加帝國武力擴展而進入各地,『馬雅』從未是個王國或帝國,馬雅文明只是一種生活方式,墨西哥和瓜地馬拉這一帶人民互相模仿學習,從語言、信仰、習俗、節慶各方面,融合接受成為屬於自己的一部份。西班牙人統治時,將西班牙語和天主教強行轉嫁在馬雅文化圈,讓馬雅固有語言和信仰隱藏為地下化,外界常以『失落的馬雅文明』形容,實際上,馬雅文明仍然活生生地在Lake Atitlan周圍延續著,為當地人所自豪。

結束湖上行程,可以在Panajachel享用煎魚或烤魚大餐,體驗湖裡豐富的漁產,然後在沿街的手工藝品店逛逛。安地瓜算是瓜地馬拉全國物價最貴的地方,餐廳價格直逼美國水準。來到Panajachel,才覺得錢變大了,美金5-6元就可以吃大餐。從這裡搭車返回瓜地馬拉機場,準備搭乘班機前往雨林中的Tikal遺跡。

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

瓜地馬拉(二):騎馬登火山

瓜地馬拉的特色之一是『活火山』。位於安地瓜東南方的火山Pacaya火山國家公園,火山去年5月才爆發過,是著名的旅遊景點,從安地瓜每天都有出團當天往返,車程單程約1.5小時,10美金外加門票,當天臨時報名即可。通常都是下午2點集合,到各旅館載客,想辦法把小巴士裝滿乘客,等到真正出發已接近3點。

來到國家公園入口,開始一個半小時的登山之旅。在入口有當地少年和小孩,販售30美金『騎馬上山』的選擇。我們這一車都是年輕人,大家當然都婉拒了。很奇怪的是,他們依然騎馬沿路跟著我們。

這個陡峭的山坡,直達2550公尺的火山頂,步道覆蓋著火山灰,每踩一步簡直就要陷下去,難以著力。爬了20分鐘,大家都露出疲態,身旁健步如飛的當地少年和小孩,笑吟吟地看著我們,落井下石地說:『還很遠喔!騎馬吧。』我終於了解為什麼他們一路牽馬跟隨,定是看準遊客無力靠雙腳走完全程。

團裡大部分的人都決定坐上馬鞍。幾個經常登山、腳力勇健的美國和瑞典青年,則繼續步行。我騎著馬,不用擔心腳步陷進火山灰裡,才終於可以好好欣賞山中風景。這裡海拔已高,氣候涼爽,樹木茂盛。我的馬伕是一位少年,他牽著馬繼續登山,雖然坡度越來越陡,卻未顯疲累。我的馬默默賣力爬著坡,偶爾停下休息時,便大口吃著路旁的野草或樹葉。這名20歲的少年已經成家,小寶寶出生沒幾天,這匹馬就是他養家活口的唯一工具,此處雖是國家公園,遊客卻不見得多,假如來的都是堅持自己爬完全程的勇士們,牽馬尾隨了半天可能只是白搭。我原本因為體力不佳覺得羞愧,了解這段故事後,曉得能藉此照顧到這名新科父親的家計,還滿欣慰的。

好不容易登上山頂,視野豁然開朗。放眼望去,四周山巒迆邐,但是土壤都是黑色的。目的地其實是旁邊的火山,我們走下險降坡,又轉過山腰,便抵達一個冒著蒸汽的岩洞。當地青年把樹枝堆在洞口接受蒸燻,沒多久火就生起來了,看來在此BBQ咧。我們進到一個較大的岩洞,裡面溫度很高,是天然的蒸汽室,顯示火山內部還是活躍的很。

離開巖洞,已是日落時分。我們爬回火山頂,看夕陽在這片黑色山巒裡隱去。山中天黑的很快,氣溫陡降,雖然穿著外套,仍然寒意不斷上身。大約晚上7點回到山腳,休息片刻,坐上小巴士,回到安地瓜已經是晚上9點。由於一路上沒有停留用餐,出發前旅行社都會提醒要隨身帶點充飢的東西,免得爬山疲憊之餘還要餓扁肚子。

結束火山,下一站是宛如夢中仙境的湖泊Lake Atitlan。

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

瓜地馬拉(一):古都安地瓜

如果要在中美洲挑一個國家玩,瓜地馬拉是首選。優點:持台灣護照可90天免簽證;離美國近,從邁阿密飛到瓜地馬拉市不到3小時;美金到處通用;旅遊資源豐富,有馬雅文明遺跡、西班牙殖民文化遺產、火山地形,從加勒比海岸到太平洋濱,熱帶雨林到高地湖泊,應有盡有。對我來說,從去年12月底開始網上自學的西班牙文,終於派上用場。

抵達瓜地馬拉市機場,毫無障礙的通關後,遊客們的第一站通常不是瓜地馬拉市,而是搭機場巴士直奔1小時車程外的古城安地瓜 (Antigua)。人口眾多的瓜地馬拉市,交通擁擠、治安堪慮,舊城區又是當年遷都時仿照安地瓜興建的,何不直接看正版?


在西班牙文中,Antigua的意思是古老的。這座歷史將近五百年的古城,原名是La Antigua Guatemala,意指古老的瓜地馬拉,在殖民時代曾是西屬瓜地馬拉的首都長達兩百多年,統轄現在墨西哥以南的大多數中美洲領地。1773年大地震震垮了安地瓜,西班牙下令另覓新都,才在1776年遷都到瓜地馬拉市。今天在城內的大教堂仍能看到斷垣殘壁的痕跡,但古都殖民時代的建築仍保持良好,挑高洋樓、屋內庭園,思古之情油然而生。無怪安地瓜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地點。

四面環山的安地瓜,氣候涼爽,道路鋪滿鵝卵石,行人漫步其上,悠閒逛遍城區。破曉時分,楊光懶懶從山頭斜照過來,薄霧裡空氣粒子閃爍飛舞,身著馬雅服飾的婦女牽著驢子已經來到市集,卸下貨物,準備一字擺開手工藝品叫賣,貼補家用。摩托車改造的三輪計程車,像是城市跳躍的精靈,在鵝卵石道顛簸奔馳著,載客前往出城巴士集合站。在這時不妨到路旁小店,吃塊提拉米蘇,啜飲星巴克原產地的安地瓜咖啡,回到旅館還有豐盛的早餐和多種熱帶水果等候。


從安地瓜市中心的城市廣場出發,到處林立著古老的天主教堂。我來訪的四月中旬,正是復活節慶典週,La Merced教堂前,工作人員忙著準備週日耶穌和聖母行進 (Procession) 的事宜,從瓜地馬拉各地擁入的人潮,把教堂前的廣場和道路擠得水洩不通。在這一天,鵝卵石道會被蓋上花朵和松葉組成的鮮豔地毯,四周焚香,迎接行進隊伍。正午12點,銅管樂隊演奏起受難曲,在駿馬引導下,身穿紫色教服的男性工作人員扛起了巨大的方舟,背負十字架的耶穌在方舟上緩緩行進著,接著是聖母頌與聖母行進,由女性挑起重擔。信徒手持花束尾隨著隊伍繞城遊行,遊客興奮地搶拍慶典景象,小販商機無窮。整個安地瓜洋溢著歡樂的氣氛。

在城市的地標聖卡達琳那拱門(Arch of San Catalina) ,清脆的木琴聲響起,原來是家庭樂隊演奏著傳統樂器。這條街上有許多手工藝品店,特別是玉石,所費不貲。走進餐廳享用風味佳餚,店主必會奉上一籃圓圓有嚼勁的玉米餅皮 (tortilla),這是瓜地馬拉人最喜愛的主食,沾上黑豆醬或是墨西哥青醬,就是一道清爽少油的正餐。不過遊客要有心理準備,安地瓜是瓜地馬拉物價最貴的城市之一,跟美國物價水準差不多,普通的旅館每晚60美金,速食店的漢堡一個3美金,進餐廳點餐每個人大致10美金跑不掉,想省錢可能不太容易。


慶典之外,安地瓜還是瓜地馬拉的旅遊集散地,從這裡可以參加當地旅行團或是自行搭車到其他知名景點。瓜地馬拉的旅程,才要展開。

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

四百年古都--Santa Fe


音樂劇「吉屋出租」描述紐約一群年輕人的故事,不過劇中就讀紐約大學(NYU)的主角曾提到,他的夢想是到Santa Fe開餐廳。位於新墨西哥州高原上的Santa Fe,究竟有何勝於紐約的魅力呢?


故事要回到400年前,17世紀之初,西班牙王國統治墨西哥的年代。一群西班牙殖民者向北探勘,在惡劣的環境下發現了「大河」(Rio Grande),座落於大河河谷的Santa Fe,成為他們落腳墾殖之處,並向四周繼續開拓。這一大片土地被命名為「新墨西哥」,1609年Santa Fe被定為新墨西哥首都,隸屬於西班牙王國。拉丁裔的新住民,和土生土長的印地安人之間,無可避免發生摩擦,天主教、西班牙語和熱情活潑的的拉丁文化,都在這個時期植入了Santa Fe,但印地安人的土著建築風格(Pueblo style)符合當地自然條件,為拉丁裔住民接受,保留至今。


法國大革命改變了西班牙的榮景。1808年,拿破崙佔領西班牙,讓西班牙的帝國霸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,墨西哥不願再屈居殖民地,經過11年的獨立戰爭,1821年墨西哥終於成功獨立。獨立時的墨西哥共和國,領土面積比美國還要大,現在的德州到加州都屬於當時的墨西哥共和國。不過虎視眈眈的美國並不想讓這個新強鄰繼續坐大。先是支持德州在1836年脫離墨西哥獨立(沒錯,德州從墨西哥獨立到加入美國聯邦前,曾經是一個共和國),1846年又挑起美墨戰爭,美軍攻進Santa Fe、聖地牙哥、洛杉磯,甚至揮軍南下佔領了墨西哥首都。這一戰讓美國獲得了西南部的大片領土,也種下了墨西哥和美國之間的歷史恩怨。


二度易主的新墨西哥居民,雖然被迫接受美國文化,骨子裡仍鍾情於既有的拉丁風。Santa Fe這座四百年古都,街道名稱幾乎全是西班牙文,到處是道地的墨西哥料理餐館,圍繞在拉丁美洲城市必備的「城市廣場」(Plaza)旁。小販席坐在舊州長官邸前,兜售著來自印地安人、拉丁美洲或非洲的各色手工藝品。陽台挑高的西班牙洋樓、宏偉的天主教堂和修道院,說明Santa Fe和她南方的兄弟之邦們仍保持血濃於水的傳統。無怪乎Santa Fe被美國人譽為是特別之城(City Different)。


除了拉丁、印地安、美國三重文化交織的豐富歷史傳統,Santa Fe更有名的是藝術。這座荒漠中的小城市,卻能讓世界各地首屈一指的藝術家和藝術展館,在此雲集。每年從Santa Fe賣出的藝術品,數量比芝加哥、舊金山、邁阿密還高,在美國藝術產值排第三名,只輸給紐約和洛杉磯。走在知名的峽谷路(Canyon Road),有如巷道般狹小,路兩旁卻密密麻麻的擠滿了100多家畫廊或藝廊,即使不進店裡,光看庭院和人行道上的裝置藝術和雕塑陳列,已是令人嘆為觀止。


歷史悠久的Santa Fe火車站,曾經是從美國東部和中部通往南加州的交通重鎮。鐵路迎來許多渴望夢想成真的年輕人,帶著藝術天賦和滿腔熱血,在此地一炮而紅,登上國際舞台。但左看右看,Santa Fe都只像積雪山頭腳下的一座樸實小城。天高地闊,依山傍水。白晝經常晴空萬里,入夜後星空燦爛。城市裡聞得到積地的落葉陳香,聽得到融雪的小溪潺潺。不用摩天大樓、電車遊輪,最貼近自然的、不刻意雕琢的,也許更能孕育藝術誕生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