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
晝夜之交
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
被世界遺忘的角落
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鹽湖城--自然篇
號稱美國死海的大鹽湖(Great Salt Lake),是西半球最大的鹹水湖。1萬6千多年前,大鹽湖原本是淡水湖,地層上升讓這座湖泊斷絕了跟太平洋的聯繫, 附近河川持續帶入的地表鹽分、日以繼夜的水分蒸發, 讓這座沒有出口的湖泊越來越鹹。現在的大鹽湖,鹽度介於5%和27%之間,比海水的3.5%更鹹,走近湖邊,就可以聞到鹹味。高鹽度讓浮力增加,儘管是旱鴨子,都可以輕易在大鹽湖漂浮。
雖說是「死海」,湖裡是有生物的。最主要是鹽蝦(brine shrimp),它們以湖中的微生物和藻類為食,自身又成為水鳥的佳餚。這特殊的食物鏈,人類無從獲益,大鹽湖得以免於產業干擾,成為愜意賞鳥、悠閒划船的遊憩之地。
島上動物眾多。北美野牛、羚羊、麋鹿,不受天敵威脅,繁殖迅速,成為島民的經濟來源。開車在島上兜風,隨處可以看見低頭吃草的牛,彷彿是我們侵入了牠們的王國。黃昏時分,公路被大群水牛佔據,雙向車輛都必須停止,請出騎著駿馬的西部牛仔,把牛兒趕到路邊排隊返家,才恢復單向通車。
除了鹽,還有礦。鹽湖城的西南方,有座世界面積最大的銅礦開採場。銅礦的發現,讓摩門教移民迅速富裕起來。1903年這裡成立了礦業公司,引進科技與人才,有規模的大量開採,原本的礦山越挖越平,兩次世界大戰讓銅的需求暴增,挖掘索性向下發展,挖出有如梯田般的超大坑洞,這人為奇景,是太空人登陸月球時,除了中國萬里長城外,唯一能看見的地球建物。至今,這裡仍是美國最主要的銅產地,並且產金產銀。2002年的鹽湖城冬季奧運,金牌、銀牌、銅牌不但特別加大,而且金銀銅全部是由鹽湖城供應,主辦地兼獎牌產地,成為有趣的故事。猶他州傲人的開礦史,展露無遺。
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
鹽湖城--人文篇
整潔有禮的形象背後,摩門教有著辛酸的歷史。摩門教的創始人Joseph Smith,在1823年見證神蹟,獲得了摩門書(Book of Mormon),據說是美國原住民撰寫上帝在美洲現身的故事。他自稱獲上帝授命要成立新教會,1830年於紐約創教。這樣的故事自然不被天主教或基督教接受,但摩門教會在美國東岸和中部發展迅速,威脅到既有的基督教會,1838年,密蘇里州州長下令驅逐摩門教徒,許多摩門教徒因此遷居到伊利諾州。然而,中部其他州對摩門教的迫害越演越烈,讓摩門教的領導人決定率領一群開拓者,前往西部,探尋不受美國政府控制、而能平安生存的土地。這趟摩門之路(Mormon Trail),綿延兩千公里,歷時17個月,到達落磯山脈的鹽湖山谷時,領導者決定「就是這裡了」 (This is the Place),在此落地生根,一波波的移民,便由原居住的美國東岸和中部,接踵而至。
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
淚之路--Cherokee Nation
美國的五十州裡,奧克拉荷馬州(Oklahoma)是很特別的一州,100多年前,這裡是美國給印第安特別行政區(Indian Territory)。Oklahoma這個字的由來,其實就是印第安語的紅人(Red man)。直到1907年,才升格成為一州,登上星條旗。
印第安人對於聯邦政府分配的這塊土地,可說是感慨萬千。因為雖說是「分配」,其實幾近強迫。1830年,印第安人遷移法案(Indian Removal Act)通過,五個原本居住在美國東南部的印第安族,在白人環伺覬覦之下,不得已跟聯邦政府簽下搬遷條約,從田納西、喬治亞、北卡羅來納等州,離鄉背井,舉族踏上漫長的遷徙之路,前往千里之外的Oklahoma。這條路被稱為「淚之路」(Trail of Tears)。
開車由州際高速公路I-44進入Oklahoma東北角,立刻就會看到大大的告示牌—Welcome to Cherokee Nation。Cherokee Nation是當年淚之路上的其中一族。1829年喬治亞州發現金礦,白人對印第安人居住的土地虎視眈眈,巧取豪奪仍嫌不足,說服了州政府,要把Cherokee全體趕出喬治亞。Cherokee Nation上訴最高法院,獲得裁決聯邦需保護Cherokee權益,但白宮無視這項裁決,與喬治亞州立場一致,要逼Cherokee Nation西遷。 1835年傑克遜總統說服幾名Cherokee的富人簽下條約,規定兩年內全族要搬去Oklahoma。但是Cherokee召開部族大會,多數人都不同意這項條約,決定集體不搬家、和平對抗,同時向參議院申訴覆議,但最後不幸以一票落敗。1838年,搬遷期限已過,聯邦派出七千名政府軍到Cherokee「限時驅離」,一萬六千多名族人在求助無門的狀況下,只能匆匆整理行囊,扶老攜幼,前往茫茫未知的國度。
這是一條恐怖之路。聯邦軍隊對Cherokee並不同情,以趕路優先。直到天寒地凍隊伍難以前進,才在Memphis停駐紮營。旅途勞頓讓許多族人病倒,貧乏的生活條件使傳染病易於傳播,死亡人數不斷上升。隔年春天抵達Oklahoma時,Cherokee族人只剩下出發時的四分之三,估計有四千人死於途中。
在Cherokee Nation的首都Tahlequah,博物館靜靜控訴著這段100年多前的悲傷歷史。沒有高聳入雲的市政廳,這是個簡樸含蓄的首都,小小一棟房子,管理著全族公共事務。首都小廣場上有一尊迷你的自由女神像,代表Cherokee仍追求著美國人的共同價值,只是自由必須經歷的苦難,他們早已刻骨銘心。每年9月第一個週末,全美國慶祝勞工節,Cherokee則是歡度族慶(Cherokee National Holiday)。他們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參加印第安傳統活動:吹箭、馴牛、舞蹈等,參觀傳統村落,欣賞手工藝品與傳統服飾。在此落腳的族人,感謝擁有肥沃的土壤、廣闊的湖泊,努力發展教育文化,不讓神靈再被工於心計的白人褻瀆。在首都的奧州東北大學(Oklahoma Northeast State University),校門矗立著Cherokee文字創始者Sequoyah和環繞他四周的86個Cherokee字母。1825年這套字母系統被正式採用後,Cherokee的歷史、智慧,得以靠文字傳承後世,1828第一份Cherokee報紙出現,西遷後仍堅持印行,繼續經營至今,可以免費在博物館入口索取。
淚之路的故事,是對政治不公義、集體欺凌的深刻反省。這樣的故事,同樣發生在其他種族、不同宗教信仰,以及眾多所謂的「少數族群」身上。最近美國政府1930年代在瓜地馬拉進行的可恥實驗被披露,當年聯邦政府和瓜地馬拉政府簽約,讓美國人故意傳染性病給瓜地馬拉婦女,以進行性病研究。同樣不公義的梅毒研究,也在田納西州進行過,明明盤尼西林已經問世,研究者卻隱匿資訊、不讓受試者接受治療,使染上梅毒的黑人無端受苦。無怪乎美國人對於「大有為政府」都存有戒心,擔心巨大的政府機器變成侵權怪獸。Cherokee Nation的歷史,足資借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