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

印加‧印象(二):利瑪嘉年華


抵達利瑪國際機場,是當地時間凌晨4點。雖然天還沒亮,由於美國航空和LAN的兩班飛機都在同時自邁阿密飛抵利瑪,整個機場已經是燈火通明、熱鬧滾滾。機場不大,無需匆忙。不管來自何國都無須簽證,移民官印章很爽快地蓋落,准許30天入境許可。行李迅速的送出,旅客通過海關時按鈕碰運氣,二分之一的機率:碰上綠燈就直接通過,碰上紅燈就放入安檢,即使是紅燈也只多花一分鐘,效率很高。


為了讓大家充分休息,我們在美國就事先訂好了利瑪的一家公寓式旅館Peru Star Apartment,只是負責接送的司機姍姍來遲,我們便在機場邊吃早餐邊等候,順便享用傳說中的『印加可樂』(Inca Cola)。這是秘魯人喜愛的碳酸飲料,金黃的顏色、超甜多氣泡的口味,跟維大力汽水差不多。


我們在7點多才終於到達旅館放置行李,隨即攔了計程車前往市中心。週六清晨的利瑪,仍是車水馬龍。各種車輛在路上橫衝直撞,隨意變換車道、超車或急轉彎;小販、行人在車陣中穿梭奔跑,險象環生,讓我們冷汗直冒。交通警察站在塗上『印加可樂』廣告的圓筒狀看台,指揮幾近混亂的車流。我們倉皇地下車,開始當起踏馬路的觀光客。


利瑪是16世紀由西班牙統治者建立,開始興盛繁榮,所以建築充滿殖民時代風,例如高高的屋頂、色彩鮮明的牆壁、典雅的欄杆陽台。市中心遍布著廣場和教堂。城市的地標是『市長廣場』(Plaza Mayor),過去叫做『武器廣場』(Plaza de Armas),中央聳立著天使噴泉,總統府、大教堂、市政廳位於四周,成為最佳背景。遊客拍照留念、鴿子四處覓食,我們卻到處尋找可以換錢的地點。


Yo quiero de cambiar?用東拼西湊的西班牙文詢問路人。五月一日,恰好是勞工節全國放假,兌幣商店都沒有開。我們輾轉被引領到穿著白色制服的旅遊警察,她帶來路邊的兌幣小販,我們掏出美金,就在廣場大道、大庭廣眾下,當街換起秘魯幣,還趁機跟警察和小販合照留念!


廣場不遠處的San Franscisco大教堂旁,正在舉辦聖女慶典,有如大甲媽祖被抬轎出巡般,街頭巷尾擠滿了人,瞻仰聖女神像。教堂前面有秘魯各地的民俗音樂和舞蹈團體,蓄勢待發準備上街表演。我們利用空檔先到總統府前,觀賞每日11點45分準時出現的衛兵交接。


雖然只是總統府衛兵交接,陣仗卻不小。先是封鎖總統府前大道,五個騎兵在馬鞍上雄赳赳氣昂昂地揮劍躍出,繞行廣場一週,開啟序幕。接著在觀眾引領企盼下,樂隊、儀隊紛紛出動,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,踢正步、耍槍表演,從總統府前表演到廣場邊,滿足所有觀眾照相的需要。根據同行的東翰(前建中樂隊小喇叭手)評點,樂儀隊演出水準普通,節奏混亂、旋律不齊,遠遠落後建中北一女的等級,但是這樣的活動成功吸引了秘魯國內外的觀光客,算是不錯的噱頭。


嚴肅的衛兵交接後,令人驚喜的嘉年華會接著展開。穿著各種民俗服裝、手持不同樂器的隊伍,像是奧運開幕式一樣,陸續上陣,滿載歡樂的歌舞步伐,讓四周的民眾笑容燦爛如太陽,整座城市彷彿成為魔法學園。我們也混入隊伍中跟美麗的舞者、可愛的吉祥物照相,在秘魯第一天就感受到拉丁美洲的熱情洋溢。


黃昏抵達了利瑪海濱,有熟悉的太平洋浪潮,太陽在此不甘願的西沈,讓追逐浪尖的男男女女,結束水上活動的刺激。我們在海邊的餐廳La Rosa Notica,小酌用秘魯葡萄釀成加上蛋白、檸檬等特調的雞尾酒Pisco Sour,品嘗海鮮大餐。看不到北極星,我們讓腳下的浪濤聲帶走北半球的煩憂,轉換心情,預備隔日前往神秘的印加帝國首都Cusco。

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

印加‧印象(一):前進秘魯


住在美國,才覺得陌生的南美洲竟然如此鄰近。雖然持台灣護照免簽證的國家只有厄瓜多和秘魯,熱力四射的拉丁風情、安地斯山脈的印加文明,已足以召喚我申請休假,前去一探究竟。半年前我妹跟背包客同學們已造訪過秘魯,雖然航班延誤、旅途多舛,回來後仍對秘魯美景讚不絕口,讓我更是嚮往。呼朋引伴的結果,總共四人同行,我們將分別由密蘇里和舊金山出發,在邁阿密會合,直奔秘魯。

旅遊路線

休假連同週末,總共只有九天,對上班族已是恩典,對秘魯旅遊卻是時間大作戰。秘魯從北到南,除了亞馬遜河和印加遺跡之外,高山湖泊、峽谷沙漠,無處不是壯觀奇景。負責規劃行程的我,參考背包客網站和我妹同學的網誌,決定走最熱門的觀光路線,由首都利瑪(Lima)的國際機場作為進出點,順時鐘周遊秘魯南部一圈,途經印加帝國首都Cusco、最壯觀的印加聖山Machu Picchu、世界最高的淡水湖泊的的喀喀湖(Lake Titicaca)、白色城市Arequipa和奇幻景觀Nazca Line。

機票

出發前三個月左右,先搜尋國際線的機票價格。從密蘇里經邁阿密轉機前往利瑪,美國航空(American Airlines)有最便宜的票價,曾經看到來回機票只要570元美金,等我確定可成行、刷卡訂票時,票價已漲到640元美金,不過跟旺季動輒破千的價格相比,還是相當划算,而且晚上起飛、清晨抵達,還可省下住宿費用,一舉兩得。

出發前一個月,開始規劃各景點之間的交通行程。由利瑪飛Cusco單程約兩小時,若從美國的旅遊網站(例如Expedia)索價至少280元美金,不如到秘魯各主要航空公司的網站(LAN、TACA)去個別比較,會發現價格25到200元美金,差異甚大,有的甚至來回票比單程票還便宜。經過一番研究發現,秘魯居民購買來回票有特殊優惠,這種價格不適用於外國人,只好老老實實的購買120元美金的TACA航空公司單程機票。

陸上交通

由印加古都Cusco到聖山Machu Picchu,有兩種交通方式:步行印加古道(Inca Trail)三天兩夜、或搭乘秘魯國鐵(Peru Rail)。對於只有短短九天的我們,只能選擇坐火車上山。不巧的是,今年一月底豪雨成災,把通往聖山的山路和鐵路都破壞了,秘魯政府宣布暫時封閉聖山、進行交通維修。到了四月中旬部分鐵路已經修復,總算重新讓聖山對外開放,但是旅客必須先搭接駁車到一個鐵道小站Piscacucho,才能坐上火車抵達聖山山腳下的小鎮。這項資訊,公布在秘魯國鐵網站的一處,不仔細查看很難發現,挑戰自助旅行者的細心程度,也增加了登上聖山的複雜性。

由聖山返回Cusco後,順時針周遊,依序要前往的駐點是:的的喀喀湖旁的城市Puno、白色城市Arequipa、沙漠奇觀Nazca Line所在的Nazca,各點之間搭乘巴士都要花6-10小時左右,票價是座位等級在30-60美金之間。若要節省時間可選晚上或深夜搭乘,但會讓睡眠時間大幅縮短。Cusco到Puno、Puno到Arequipa都有飛機可坐,票價各是180元美金左右,因此我們決定折衷用金錢換取時間,從Cusco坐飛機到Puno,此後兩段則都坐巴士,由於時間不夠,Arequipa到Nazca必須在巴士上過夜。

其他事項

交通之外,還要惡補西班牙文、準備足夠現金,以及預防高山症。海拔三千到四千公尺的印加遺跡,讓許多遊客為高山症所苦,因此需要準備高山症預防用藥『丹木斯』(Diamox)。當地人愛飲用的Coca Tea,是將曬乾的Coca葉用熱水泡開而成,在旅館、巴士休息站、餐廳等都可取得,據說對高山症有幫助。

要安排旅館、或參觀城市附近的旅遊景點,可以抵達當地後,再跟當地旅行社接洽議價,比較便宜,一般平價旅館約15-25元美金,記得要帶牙刷、牙膏、洗髮精,旅館並不提供。餐廳、商店和旅館大多只收秘魯幣或信用卡,不收美金,想用美金現鈔換秘魯幣(Sol),可以在秘魯各大城市的市中心尋找兌幣店或兌幣商人,這是合法交易,且匯率比銀行或機場優惠。秘魯的電壓、插座跟美國一致。國內線和國際線飛機都要付機場稅,以利瑪機場為例,國內線每趟約7元美金、國際線每趟約31元美金,其他城市的機場則機場稅可能比較便宜。時差在目前美國春季的日光節約時間下,比東岸晚一小時。這些旅遊資訊可以在背包客網站上查到。

行前準備千頭萬緒,即使付出諸多時間,還是難以擺脫一些不確定的因素,例如天氣狀況、飛機誤點、行程銜接等。無論如何,終究來到出發的這一天,甩掉工作的束縛,張開起飛的雙翼,向南方的神秘國度展翅遨翔。

下一站‧利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