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

英國之旅(二):牛津大學城


週末清晨的牛津,綠意盎然。絡繹不絕的學生和家長、一台接一台的自行車,原來今天是大學的參觀日。走進城裡,則是人潮擁擠,分不出是遊客還是新鮮人,黃面孔的竟不少。街上雖然不少紀念品店,卻也很容易撞見書店、咖啡店,而沒走幾步,便會經過某個屬於牛津大學的學院。這是大學和街市混合共處、古典與現代交集之地。


來到英國牛津,拜訪這教育史可追溯至11世紀的牛津大學。眾多的學院,每個都有自己的院徽,像是哈利波特一樣,學生們互相溝通是根基於屬於哪一個學院? 而非只是甘於作為牛津的學生。新入學的大學生典型要住校,穿著霍格華茲一般的黑色學生袍,在學院餐廳等候教授入席、禱告、宣布用餐,才能開始狼吞虎嚥享受晚餐。



學院的古老建築裡到處是雕塑、畫像,不時聽得見教堂的鐘聲,轉角卻可能發現數座墓碑。不遠處有遼闊的公園,如茵綠草直叫人想躺下單純望著天空。穿過林間小徑來到牛津河邊,划船的隊伍練習著,划水的鴨子悠游著,夕陽撒在河畔的船屋屋簷上,只想坐下啜飲一杯咖啡,靜靜感受時間的流動。


我們於傍晚六點進入一所學院的教堂參加晚禱,在合唱團的引領下唱著詩歌。上達天聽的管風琴的旋律如泣如訴,彷彿天使已為人間落淚,但餘音繚繞的廊柱之間,眾人心情是平靜、安詳的。由於新學期即將開始,牧師特別為學生祈禱課業進步、學習順利。晚禱的尾聲,是一連串的誓詞與謝詞,用言語安撫心志,告別今日的困頓與艱難。


夜色裡我們前往鬧區外的一個小酒館,品嚐英式平民晚餐,馬鈴薯、醃肉、青豆自然不可少,配上一塊炸魚排。桌旁的饕客高談闊論著社會不平等與經濟困境,矮矮的天花板、窄窄的座位,數盞燈已足夠暖熱眾人的身子。飽餐過後轉戰他處,飲用特製的草莓啤酒,迷宮般的酒吧亦是座無虛席,似乎學問的盡頭要在這裡才得安慰。

尚未打烊的超市,顧客忙著採購。沁涼如水的街頭,仍有等待巴士的人們。來自世界各地的異鄉遊子,到這屹立千年的黌宮學府,長了智慧、老了青春。


而我,只是門外流連,忙著照相、購買紀念品的凡夫俗子。

4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每個人都選擇在不同場域不斷地學習成長
您所選的道路同時也能成為許多人的幫助和祝福 是很棒的

匿名 提到...

有機會成為留連在外的凡夫俗子不也是一種福氣嗎?ccc...

Unknown 提到...

看你的文章是一種享受

時而高昂 時而低沉 時而欣喜 時而黯然

哀而不矜 樂而不狂

謝謝你用心地以文字分享你生活的點點滴滴

受用啦^_^

羅一鈞 提到...

能成為許多人的幫助和祝福,確實是很棒的。成為留連在外的凡夫俗子,也的確不錯。我的英文名字Philip古老的寓意是『旅行者』。在旅遊中捕捉不同的鏡頭和心境,與朋友闊別重逢,都是難得的經歷,也因此一再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