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8日星期一是馬丁路德金博士紀念日,雖然是美國的假日,聯合國總部卻照常開放,人在紐約旅遊的我,趁機去參觀這個別具意義的地方。
位於曼哈頓島的西邊,聯合國總部大樓聳立於哈德遜河旁,範圍跨越好幾個街區。柵欄內是無數的旗杆,在有會議的時候旗海飄揚。入口則是金色的圓球造型,映照著周圍的河岸和紐約的高樓大廈。
通過安全檢查,踏進聯合國總部,就進入了不屬於美國的領土,國中之國。慣用語言是英語和法語,官方語言還有中文、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。大廳的各式語言符號象徵著地球人在此齊聚一堂,樓下的郵局則可以讓你寄信收集獨一無二的聯合國郵票和郵戳。小小的簡餐店連中國泡麵都有賣,書店則展售各種語言的出版品,很特別的在此發現一個愛滋書籍的專櫃,公共衛生、社會經濟的影響都有,連討論東南亞、非洲愛滋防治困難點的專書都有,顯示愛滋病在聯合國受重視的程度。
花美金16元購票,就可以參加為時約一小時的專人導覽,揭開聯合國總部內部的面紗。跟隨著東方面孔的解說員,先穿過有著秘書長潘基文笑容的巨幅海報,進入介紹聯合國核心關注議題的區域,其中第六項議題就是『對抗愛滋、瘧疾和其他疾病』。雖然在台灣時對聯合國的印象不好,到非洲工作時,確實看到UNAIDS、UNICEF的人遠渡重洋到馬拉威為異國奉獻,我因此改變觀感。兒童的教育問題也很重要,展示區陳列了『移動教室』,將書籍文具和上課用品放在一個箱子裡,這樣即使在天災人禍時,還是可以背著箱子四處開課。
導覽的重頭戲是聯合國大會會場。這個跟『中華民國』一別近40年的場地,不過是從A到Z按字母順序排排坐的地方。每年會抽籤決定第一個國家是誰,像去年是柬埔寨(Cambodia),所以從各國就從C開始按順序坐,B開頭的國家就坐到最後面。在服役時,曾聽當時派駐馬拉威的陳大使憶起當年尚未退出聯合國時,跟著駐聯合國代表參加大會的故事,尼可基嫚主演的電影『雙面翻譯』也在此處拍攝。雖然面對的只是空空蕩蕩的會場,歷史滄桑、國際折衝,都在這裡發生,就算只是『到此一遊』,也不虛此行。
旅程的最後,是參觀戰爭和平的展示區,用照片說明聯合國在維護和平所做的貢獻。照片裡,坐在被子彈打的滿目瘡痍的迷你巴士和牆壁旁,是內戰不斷的剛果人民。對面則是設計家將『步槍』改造成了吉他,期盼中止戰爭。這世界上還有許多戰火未停歇的地方,受貧窮、飢餓、疾病所苦的人們,還所在多有。只有在看到這些照片時,原本吵鬧的小朋友都驀地安靜下來,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。
離開聯合國總部前,一個盛裝打扮的青少年合唱團,在大廳用我不懂的語言,唱著民俗歌謠。我決定從這裡寄張明信片給自己。7天後收到了。那獨特的郵戳其實很簡單:一隻和平鴿,還有三個字:
"UNITED for PEACE"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