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

Fulton‧邱吉爾‧柏林圍牆


位於密蘇里州中部的Fulton,距離州府傑佛遜市車程約20分鐘,是個不起眼的小鎮,州際高速公路、鐵路都沒有經過,卻在西方現代史上有著響叮噹的地位。這全拜英國首相邱吉爾之賜。


說到邱吉爾,大家想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率領英國和同盟國部隊,在歐洲戰場擊敗希特勒的英雄人物。開羅宣言、雅爾達密約、聯合國成立,都有他的身影。歷史課本卻沒提到,1945年,希特勒自殺、德國投降後,英國國會改選,邱吉爾的保守黨卻慘敗給工黨,卸下長達六年的首相職位,成為一介議員。大西洋的另一端,杜魯門接替猝逝的羅斯福總統,在太平洋戰場圍剿日本,取得勝利。歐陸的東邊,蘇聯接收德國的軍隊,開始將魔掌伸入東歐。國際情勢,在戰後伊始,反正更是詭譎不明。


Fulton的西敏學院(Westminster College),是1849年由清教徒建立的學院,教會與學校一直維持跟英國的關係。1946年,西敏學院的院長突發奇想,想邀請邱吉爾前來演講。在當時被周遭人士認為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這地處偏遠、四周都是農田牧場的學校,怎麼能請得動大名鼎鼎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?

畢竟是要請動英國的重量級人士,院長透過在白宮任職的校友,把邀請函送到了杜魯門總統手中,希望總統同意。來自密蘇里州的杜魯門,在邀請函末親筆加了幾個字:「這是我故鄉一所很棒的學校,希望你能來,我誠摯的邀請你。」

政壇失意的邱吉爾,竟真的應邀前來!


他由華府會同杜魯門總統,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搭火車,坐了一天一夜,抵達密蘇里州首府傑佛遜市,再轉搭汽車前往Fulton。可想而知,小鎮迎來了世界級的人物,自然是驚動四方,西敏學院被人潮圍的水洩不通。邱吉爾戴上學士帽,接過學院頒贈的榮譽學位,發表了歷史上有名的「鐵幕」演說。他當時已經洞悉蘇聯不只想染指東歐,勢必會繼續擴張,赤化更多的歐亞非國家,「鐵幕」(iron curtain)這一詞用來形容歐陸當時涇渭分明的民主、共產邊界。演說上他呼籲英語世界的國家(當然主要是指美國和英國),必須聯合起來對抗鐵幕的拓展,確保自由世界的和平。


這段演說,當時受到美國媒體的抨擊,認為邱吉爾有意陷害美國,讓好不容易結束戰爭的美國,又要捲入另一個國際難題。但歷史證明了邱吉爾的先知卓著,此後鐵幕越罩越大,中國、北韓、越南、古巴都紛紛落網,1961年的柏林圍牆,分割共產的東柏林與自由的西柏林,成為鐵幕的實體代表。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,東歐國家陸續民主化,這道鐵幕才正式消失。


Fulton見證了邱吉爾鐵幕演說的歷史時刻,西敏學院隔壁的邱吉爾博物館,則收藏了這段歷史。在這裡,可以看邱吉爾如何從新聞記者、南非波耳戰爭勇士,轉為政壇奇葩。他在二次大戰時第一度擔任英國首相,戰後選舉失利,1951年捲土重來,率領保守黨勝選,重登首相寶座。沾了邱吉爾的光,Fulton小鎮除了擁有這座博物館,還蒙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、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、美國雷根總統先後造訪。這自然是緬懷邱吉爾當年的睿智遠見。


邱吉爾博物館外,矗立著邱吉爾銅像,銅像之右,卻是一面滿佈塗鴉的斷壁。原來這是柏林圍牆的遺骸。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,邱吉爾的孫女買下了八個碎片,捐給Fulton的邱吉爾博物館。這八個碎片上的塗鴉,便是當年柏林人民表達心聲的手筆。碎片拼出的斷壁,上有兩個人形缺口,象徵勇於衝破圍牆的人們,終於成功粉碎鐵幕。邱吉爾若泉下有知,自當感慨萬千。


我開車行駛在當年邱吉爾和杜魯門前往Fulton的路上,想著這英美兩國的人物,如何左右了國際情勢,對歷史影響長達半世紀。冷戰尾聲、蘇聯解體、柏林圍牆倒塌,都是我年少時在電視、報紙上看到的新聞,轉眼十餘年,柏林、東歐已是另一番模樣。撫今追昔,遙想當年,不覺車子已行到密蘇里河上。大江東去,卻無浪無濤,只有日升日落,看人間爾虞我詐、爭的你死我活,何時方休。

杜魯門、邱吉爾兩人,讓密蘇里州在現代史佔有一席之地。你若來到密蘇里州,別忘了造訪這兩處紀念之地,體會投下原子彈的內心掙扎、感受鐵幕起落的半世紀滄桑。

沒有留言: